2004, Vol.26 No.1 刊出日期:
2004-01-19
本期栏目: 论文 |
研究简报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息 |
|
|
| |
 |
| |
|
| 论文 |
向兵; 王晟; 李乐民
WDM网络中稀疏多纤及波长配置算法
|
2004 Vol. 26 (1): 1-6
[摘要]
(
1672 )
[PDF 640KB]
(
723
)
DOI:
由于成本及技术的原因, WDM光网络中的波长变换设备资源和单纤波长数有限,但在网络 建设时,会预留富裕的光纤,如何依据动态业务有效利用这些光纤降低网络阻塞率,并优化单纤波长配置以 满足网络性能,具有现实意义。该文提出了一种WDM网络的稀疏多纤及波长配置算法,该算法基于动态 业务。仿真结果表明,利用稀疏多纤的网络配置,只需要较少的单纤波长即可满足网络阻塞性能要求。
|
|
朱文涛; 熊继平; 李津生; 洪佩琳
安全组播密钥管理的层次结构研究
|
2004 Vol. 26 (1): 7-13
[摘要]
(
1772 )
[PDF 883KB]
(
874
)
DOI:
组播是面向组接收者的有效数据通信方式,其重要性正日益突出。组管理协议(IGMP)不提供成员接入控制。为保护通信机密性,安全组播使用不为组外成员所知的业务密钥来加密数据,并随组成员关系变化而动态更新。密钥管理成为安全组播研究的核心问题。为支持大规模安全组播,引入了逻辑密钥层次结构,以使密钥管理具有可扩展性。在对逻辑密钥层次作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就密钥树最优结构问题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并取得了与实验一致的结论。
|
|
詹志强; 邱雪松; 孟洛明
一个管理业务接入的模型与实现
|
2004 Vol. 26 (1): 14-19
[摘要]
(
1778 )
[PDF 1203KB]
(
716
)
DOI:
分析了电信管理网中管理业务接入的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提出了一个采用可扩展标记语言 (XML)技术和模型视图控制器(MVC)结构的管理业务接入模型,并给出实现的情况。
|
|
朱春梅; 吴伟陵
一种新的OVSF码动态有序分配算法
|
2004 Vol. 26 (1): 20-26
[摘要]
(
1678 )
[PDF 741KB]
(
748
)
DOI:
该文通过研究W-CDMA系统下行链路OVSF码的特性,针对传统的随机动态分配算法存 在码阻塞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动态有序分配算法,采用先分配低速用户,相同层从低序号码字向高序号码字 顺序分配的原则。并对该算法的流程和系统实现给予了详细的描述。最后通过系统性能的理论分析和数值仿 真,证明该算法大大降低了码字阻塞概率,减少了系统开销,对于工程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
|
李科祥; 宋国文
基于内插与积分清除滤波的相干DLL性能分析
|
2004 Vol. 26 (1): 27-34
[摘要]
(
1957 )
[PDF 988KB]
(
825
)
DOI:
提出一种基于内插与积分清除滤波的相干延迟锁定环(CDLL),用于直接序列码分多址(DS-CDMA)系统的伪随机码跟踪,并对其进行了性能分析。通过将该CDLL定时调整过程等效为一带反射壁的齐次马尔可夫链,导出了AWGN与多用户环境下定时误调整概率、定时均方根抖动、失锁概率以及平均失锁时间(MTLL)的表达式,最后给出了数值仿真结果,分析并指出本文的分析结果同样适应于单径衰落环境。该锁定环在WCDMA基站系统和移动终端的开发中得到应用。
|
|
肖琨; 吴诗其
一种新的分布式功率控制算法
|
2004 Vol. 26 (1): 35-40
[摘要]
(
1664 )
[PDF 625KB]
(
802
)
DOI:
该文首先提出改进的分布式功率控制(IDPC)算法的原型算法,再进一步以分布式实现该原 型算法,从而最终得到IDPC算法。该文还对不同的分布式功率控制算法做了理论分析及仿真比较,最终得出了IDPC算法具有很快的收敛速度和优越的中断性能的结论。
|
|
刘林; 邓平; 范平志
基于Chan氏算法和Taylor级数展开法的协同定位方法
|
2004 Vol. 26 (1): 41-46
[摘要]
(
2263 )
[PDF 640KB]
(
979
)
DOI:
该文分析讨论了Chan和泰勒两种TDOA定位算法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 Chan氏算法(1994)和Taylor级数展开法(1976)的协同定位方法。通过在不同信道环境下对协同定位 方法进行仿真,表明该方法在信道环境恶劣时能够有效地提高定位精度。
|
|
肖建华; 张平
一种适合OFDM系统的发射分集技术
|
2004 Vol. 26 (1): 47-52
[摘要]
(
1716 )
[PDF 669KB]
(
720
)
DOI:
该文详细分析了OFDM系统的发射分集技术,当信道特性在两个符号期间不发生变化时,发射分集技术能有效地提高OFDM系统的性能。然而在无线移动环境下,信道特性是时变的,它将严重影响发射分集的性能。为了降低时变信道的影响,该文运用判决反馈技术对分集技术中的判决方法作了改进,并在室外环境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农明改进后的发射分集技术在无线移动环境下能有效地提高系统性能。
|
|
马晓红; 陆晓燕; 殷福亮
改进的互功率谱相位时延估计方法
|
2004 Vol. 26 (1): 53-59
[摘要]
(
2466 )
[PDF 786KB]
(
2165
)
DOI:
互功率谱相位是一种常用的时延估计方法,该方法在弱噪声和中度以下混响的环境下,可以获 得比较精确的时廷估计值;但在低信噪比和强混响的环境下,该方法的性能急剧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互功率谱相位时延估计方法。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即使在低信噪比和强混 响的环境下,也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时延估计值。
|
|
向前; 林春生; 龚沈光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非高斯噪声信号结构分析
|
2004 Vol. 26 (1): 60-64
[摘要]
(
1835 )
[PDF 532KB]
(
1258
)
DOI:
该文利用小波包变换的时频局部分析能力,研究了非高斯分布平稳随机噪声的统计特性,揭示了 非高斯噪声信号的信号结构。在此基础上,将经典最优检测器的结论推广到背景噪声为非高斯分布的情况,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的非高斯噪声下的信号检测方法。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是正确的。
|
|
多磊; 李超
Rijndael密码的逆序Square攻击
|
2004 Vol. 26 (1): 65-71
[摘要]
(
1793 )
[PDF 714KB]
(
845
)
DOI:
2000年10月Rijnael被选为高级加密标准(AES),目前对它最有效攻击仍是由设计者提出的Square攻击。Square攻击是利用密码Square特性提出的选择明文攻击,可以对六轮和六轮以下的Rijndael密码进行成功的攻击,攻击六轮Rijndael的所有密钥的计算量为2×272+264,五轮密码的复杂度为3×240+232。该文提出了逆序Square攻击算法,该算法是基于密码Square特性提出的选择密文攻击方法。它攻出六轮Rijndael密码的所有密钥的复杂度为272+256,五轮密码的复杂度为240+224。若改变密钥扩散准则中的圈循环顺序,五轮密码的逆序Square攻击复杂度由240降为232,六轮的攻击复杂度由272降为264。
|
|
孙林红; 叶顶锋; 吕述望; 冯登国
序列密码的复合攻击法
|
2004 Vol. 26 (1): 72-76
[摘要]
(
1718 )
[PDF 491KB]
(
624
)
DOI:
该文针对序列密码,提出了复合攻击的思想,并用相关攻击和求逆攻击复合对前馈网络进行了 分析,理论和实验结果给出了复合攻击法的计算复杂度,并与常用的攻出法进行了比较。
|
|
孙晓昶;皇甫堪;袁俊泉;王展
多级嵌套维纳滤波降秩的空时自适应处理器
|
2004 Vol. 26 (1): 77-81
[摘要]
(
1959 )
[PDF 595KB]
(
1044
)
DOI:
该文将空时处理技术与降秩理论结合应用,利用多级嵌套维纳滤波降秩空时自适应处理。这种设计的效果是阵的自由度大大增加,抗干扰能力有质的提高,而计算量仍维持很低水平,收敛速度不受影响。仿真试验用于验证空时处理使阵列自由度提高,具有在宽带内处理干扰的能力,同时还表明多级嵌套维纳滤波在很低的秩下就有近似满秩的MSE性能,充分证实了低秩抗干扰自适应处理器的设计合理性。
|
|
杨军; 马晓岩; 万山虎
稳态噪声背景下加权Myriad滤波的遗传算法实现
|
2004 Vol. 26 (1): 82-88
[摘要]
(
1802 )
[PDF 736KB]
(
864
)
DOI:
该文利用遗传算法具有全局最优搜索的特点,同时,考虑到运算复杂度问题,提出了用十进制代替传统的二进制进行算子操作的遗传算法,来获得加权Myriad滤波器输出。另外,针对在原自适应权值训练算法中权值处于稳定区后波动仍较大的问题,分析了波动存在的原因并对其进行了改进.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较多极值点的情况下,所有染色体均可快速收敛至全局极值点,并且改进后权值估计可使滤波效果有明显改善。
|
|
王彦平; 彭海良; 云日升
机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定标中的定标器布放
|
2004 Vol. 26 (1): 89-94
[摘要]
(
1726 )
[PDF 491KB]
(
1007
)
DOI:
敏感度矩阵的条件数是影响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定标性能的重要因素。该文在InSAR定标理论的丛础上,给出了定标器的布放规则,导出了定标器布放的约束条件,提出了使敏感度矩阵条件数极小化的定标器布放算法。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应用该算法进行定标器布放,可以使敏感度矩阵的条件数达到最小。
|
|
高祥武; 田旭文; 杨汝良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聚束模式方位分辨率研究
|
2004 Vol. 26 (1): 95-99
[摘要]
(
2356 )
[PDF 676KB]
(
775
)
DOI:
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与机载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几何关系的差异,可以看出经典的聚束模式合成 孔径雷达方位分辨率公式对于星载情况有较大误差。该文给出了适用于星载聚束模式合成孔径雷达的方位向分辨率的计算方法,数据模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难确性。
|
|
汤子跃; 张守融
频率源稳定性对BiSAR成像的影响研究
|
2004 Vol. 26 (1): 100-106
[摘要]
(
1911 )
[PDF 865KB]
(
1038
)
DOI:
高稳定度的频率源是实现双站合成孔径雷达(BiSAR)系统相位同步的基础,该文研究分析了 收、发系统独立频率源条件下不同类型的频率误差对BiSAR成像的影响,确定了BiSAR成像的频率源稳定性要求。最后,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的结果。
|
|
王睿;杨汝良
椭圆轨道下雷达多普勒特性估计
|
2004 Vol. 26 (1): 107-111
[摘要]
(
1865 )
[PDF 571KB]
(
744
)
DOI:
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中,多普勒特性是决定雷达方位向性能的主要因素,对它的正确估计将影响到雷达的性能和最后成像的精度。该文以椭圆轨道为基础,对不同轨道角度下的多普勒中心频率和多普勒调频斜率进行了估计,考虑了卫星不同姿态误差对它的影响,并也圆轨道下的情况进行了对比。最后讨论了椭圆轨道下零多普勒点的偏角情况。
|
|
高火涛; 杨子杰; 李杰; 魏忠伟
岸基远程高频表面波雷达小型宽带天线系统的设计
|
2004 Vol. 26 (1): 112-117
[摘要]
(
1746 )
[PDF 710KB]
(
1188
)
DOI:
从高频表面波雷达天线工程的角度出发,基于对数周期天线的设计理论,优化设计了一副小型 宽带发射天线;基于端射阵理论,优化设计了一副小型宽带、具有大前后比的双鞭天线,并以此作为阵列天线的基本单元组成六元均匀线阵。文中分析了收发天线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计算机模拟结果。
|
|
闫敦豹; 袁乃昌; 付云起
基于FDTD的波导介质层PBG结构的研究
|
2004 Vol. 26 (1): 118-123
[摘要]
(
1694 )
[PDF 631KB]
(
719
)
DOI:
该文提出了波导中介质层式的PBG结构,并对其阻带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其中包括PBG 结构的设计,周期长度、周期个数、单元尺寸等几个方面对阻带特性的影响等,并给出了结论。利用介质层PBG结构来制作波导滤波器具有设计简单、易于实现的显著优点。
|
|
向东; 刘鑫; 徐奕
基于电路状态信息和冲突分析的部分扫描设计
|
2004 Vol. 26 (1): 124-130
[摘要]
(
1594 )
[PDF 811KB]
(
629
)
DOI:
该文提出了一种割断关键回路的方法来选择扫描触发器。该方法在选择一定数量的扫描触发器后,采用逻辑模拟更新电路的状态信息,这样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可测试性信息。当电路中的关键回路割断后,转向消除冲突的处理,而不是降低时序深度。该方法致力于消除冲突,并使用了一种基于冲突分析的测度conflict。足够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
|
|
| 研究简报 |
韩国栋; 张兴明; 邓勇; 邬江兴
一种基于优先级的综合接入系统自适应I/O调度方案
|
2004 Vol. 26 (1): 131-136
[摘要]
(
1778 )
[PDF 696KB]
(
633
)
DOI:
该文介绍了综合业务接入系统的基本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优先级的参数自适应轮询I/O调度(Priority based parameter self adapting round-robin I/O scheduling)方案,给出了该方案在综合接入系统I/O调度中的实现方法,并对几种调度方案的性能进行了实验比较。
|
|
刘联会; 石军; 李白萍; 王建新
基于神经网络混沌扩频序列的研究
|
2004 Vol. 26 (1): 137-141
[摘要]
(
1921 )
[PDF 669KB]
(
860
)
DOI:
应用神经网络的强大学习能力和具有全局最优的BP改进算法,提出了通过训练学习建立的具 有混沌性态的优化神经网络模型;利用网络权值调整的灵活性来产生混沌序列,该模型序列更换容易并且数 量巨大。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产生的混沌扩频序列具有良好的相关特性、平衡特性以及理想的线性复 杂度,是最优加密密钥及扩频码的优选码型之一。
|
|
何国光; 曹志彤; 陈宏平; 朱萍
基于轨道空间压缩的混沌神经网络控制
|
2004 Vol. 26 (1): 142-145
[摘要]
(
1899 )
[PDF 580KB]
(
703
)
DOI:
该文提出了基于轨道空间压缩的混沌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混沌神经网络进行控 制,使神经网络的输出稳定地收敛于与网络起始模式有最小汉明距离的存储模式或其反相模式上。该控制方法简单易行,物理意义明确。
|
|
郭庆华; 廖桂生
一种稳健的自适应波束形成器
|
2004 Vol. 26 (1): 146-150
[摘要]
(
1903 )
[PDF 319KB]
(
979
)
DOI:
当信号噪声比超过一定的门限时,线性约束自适应波束形成器对天线的幅相误差有很高的敏感度,即使在误差很小的情况下,期望信号也会如同干扰一样被抑制掉。该文通过对广义旁瓣相消器的阻塞矩阵加以改进,提出了一种对阵列天线误差有良好稳健性的自适应波束形成器。该方法基于广义旁瓣相消器结构,可方便地进行部分自适应,降低运算量。
|
|
刘东; 相敬林
基于小波多分辨分解的HRP算法的快速实现方法
|
2004 Vol. 26 (1): 151-156
[摘要]
(
1736 )
[PDF 698KB]
(
735
)
DOI:
MP类分解具有很好地再现信号内部正交稀疏结构的能力,但分解普遍存在“预响应”和局部特性“失配”等特点,为此S.Jaggi等人提出HRP算法以获得更为准确的信号内部结构,但面临更为庞大的运算量。本文结合小波多分辨快速分解算法提出了在小波域实现HRP的快速算法,并进一步给出了减少运算时间的HRP的并行算法结构。理论和仿真实验表明,小波方法与HRP的结合不但可以大大减少HRP的运算量,而且有助于改善小波分析的结果,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信号自适应分解和特征提取方法。
|
|
张晓玲; 曾斌; 黄顺吉
分布式卫星的环绕对InSAR测高精度的影响
|
2004 Vol. 26 (1): 157-162
[摘要]
(
1768 )
[PDF 830KB]
(
846
)
DOI:
分布式卫星SAR系统是最近提出的一种新的SAR系统,该文结合干涉SAR(InSAR)技术,研究了该系统中InSAR成像所面临的问题,分析和推到了系统环绕引起的干涉相位、基线等参数的变化,以及对成像高度精度的影响,给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及关系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环绕角度的增加,测高误差增大,必须对相位和基线进行合理修正。
|
|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