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信息学报
   
  
   首页  |  期刊介绍  |  出版道德声明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留言板  |  English
电子与信息学报
在线办公系统
 ·审稿政策
 ·编委审稿系统
 ·远程编辑系统
 ·主编审稿系统
 
在 线 期 刊
 ·网络优先出版
 ·当期目次
 ·下期目次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全年目录
 ·按栏目浏览
 ·Email Alert
 ·
 
热 点 文 章
 ·2008年高被引论文
 ·2009年高被引论文
 ·2010年高被引论文
 ·编辑推荐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05, Vol.27 No.10   刊出日期:  2005-10-19
本期栏目: 论文 | 综述评论 | 研究简报 |
 
 
论文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周祎; 冯大政;刘建强
一种新颖的DOA估计算法
2005 Vol. 27 (10): 1513-1516 [摘要] ( 1836 ) [PDF 257KB] ( 951 )   
DOI
:

子空间类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 DOA)估计算法的关键在于得到高质量的信号子空间估计。该文利用矩阵伪逆的双正交性,针对源信号不相关而其本身是色信号的情况,给出了一种新颖的DOA估计算法,它不需要知道噪声统计特性。该算法利用一组空时相关矩阵的结构化信息,能稳健而精确地估计出信号子空间,从而得到DOA的精确估计。仿真实验证实了所给算法的有效性。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柴立功;罗景青
一种强干扰条件下微弱信号DOA估计的新方法
2005 Vol. 27 (10): 1517-1520 [摘要] ( 1820 ) [PDF 311KB] ( 1102 )   
DOI
:

给出了一种基于均匀线性阵列的既能抑制强烈干扰,又能同时进行微弱信号DOA估计的算法。在已知强干扰源个数和入射方向的前提下,先使用改进的波束形成方法,在子阵上进行波束形成以抗干扰,再对加权后的子阵进行微弱信号的DOA估计。该方法的优点是当干扰和希望信号处在同一个波束内时,不需要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就可以正确地估计出信号的入射方向。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都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徐振海; 王雪松; 肖顺平; 庄钊文
待定多线性约束最大信噪比波束形成器
2005 Vol. 27 (10): 1521-1523 [摘要] ( 1749 ) [PDF 205KB] ( 1005 )   
DOI
:

在多线性约束(MLC)最小方差准则和最大信噪比准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待定多线性约束(MLCD)最大信噪比波束形成器,确定了最优增益向量,导出了最优权矢量和最大输出信号干扰噪声比的解析表达式,与多线性约束最小方差波束形成器相比,待定多线性约束最大信噪比波束形成器具有更优越的滤波性能。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吕振肃; 黄 石
一种改进的变步长ELMS算法
2005 Vol. 27 (10): 1524-1526 [摘要] ( 1795 ) [PDF 226KB] ( 1183 )   
DOI
:

在简单讨论基本最小均方(LMS)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扩展的最小均方(ELMS)算法,并分析说明了该算法能达到更小的稳态MSE。改进的变步长ELMS算法是在对有用信号的预测中采用了自适应为归一化的的最小均方(NLMS)预测估计器,步长的迭代中引入遗忘因子λi,利用其与误差信号的加权和来产生新的步长参与迭代。理论分析与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有较好的收敛性能和较小的稳态失调。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陆伟宏; 卢鹏飞
基于小波分析的分形参数估计新方法
2005 Vol. 27 (10): 1527-1530 [摘要] ( 1714 ) [PDF 215KB] ( 799 )   
DOI
:

该文研究目的是估计1/f类分形随机过程参数矢量 (β, σ22w)。作者基于小波分析,对1/f过程观测值的小波系数方差进行一系列代数运算,并给出详尽的证明过程,最终求取了噪声中分数布朗运动(fBm)参数矢量的估计量。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极大似然估计(ML)相比,算法简洁,效果良好,估计参数范围广泛,同时对噪声也不再局限于高斯分布。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黄 磊; 吴顺君; 张林
最小Rayleigh熵恒模信号分离算法
2005 Vol. 27 (10): 1531-1534 [摘要] ( 2286 ) [PDF 208KB] ( 1131 )   
DOI
:

提出了一种最小Rayleigh熵恒模信号分离算法(MRE-AOCMSS)。该算法通过对代价函数作适当的变换,得到新的协方差矩阵,然后构造出协方差矩阵的Rayleigh熵,再通过最小化Rayleigh熵得到用以恢复恒模信号的最佳权矢量。该算法能够准确地分离出期望信号并抑制掉干扰,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常规恒模算法(CMA) 对同信道干扰(CCI)功率大于信号功率的情况敏感这一缺点。计算机仿真结果说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张艳萍; 赵俊渭; 李金明
一种适用于水声信道的双模式盲均衡算法
2005 Vol. 27 (10): 1535-1538 [摘要] ( 2069 ) [PDF 194KB] ( 812 )   
DOI
:

针对常数模算法(CMA)和符号回归常数模算法(SR-CMA)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间隔的双模式常数模(DCMA)盲均衡算法。该算法将常规CMA算法和SR-CMA算法相结合,通过判决圆环完成两种算法之间的切换,根据信噪比确定判决圆环的边界。仿真结果表明,DCMA 的计算效率高于CMA,算法稳定性优于SR- CMA,而且可以获得较低的剩余均方误差。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罗笑冰; 王宏强; 黎 湘
模型转移概率自适应的交互式多模型跟踪算法
2005 Vol. 27 (10): 1539-1541 [摘要] ( 1927 ) [PDF 172KB] ( 1547 )   
DOI
:

该文利用量测中所包含的当前模式信息,实现了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的实时估计,并将估计结果用于交互式多模型跟踪算法(IMM)的设计中,构造出参数自适应的交互多模型跟踪算法(PAIMM),有效降低了人为因素的影响。通过一个跟踪机动目标的仿真实例,说明PAIMM算法的有效性。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陈 丹; 陈 原; 王育民
一种针对彩色图像的泛盲掩密分析方案
2005 Vol. 27 (10): 1542-1548 [摘要] ( 1841 ) [PDF 332KB] ( 905 )   
DOI
:

基于Farid(2002)年泛盲掩密分析算法对彩色图像检测的局限性,提出了新的泛盲掩密分析算法。该算法利用彩色图像的亮度和色度进行分类特征矢量的选择。通过矢量方向滤波技术(VDF)对图像进行方向化处理,并以滤波前后图像之间的矢量方向相关度为色度的分类特征。该方法大大减少了分类特征的数目,而且克服了Farid算法忽略RGB3个颜色通道间相关性的缺陷。分别利用该算法和Farid的算法对JSteg,F5和EZStego软件掩密后的图像进行检测,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长度的嵌入消息,该算法具有更好的检测性能。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田春娜; 高新波; 哈力旦.A
一种基于相对模糊连通度的交互式序列图像快速分割算法
2005 Vol. 27 (10): 1549-1554 [摘要] ( 1818 ) [PDF 473KB] ( 918 )   
DOI
:

在基于相对模糊连通度的交互式图像分割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序列图像分割的快速算法。对于单幅图像,新算法在保持分割精度的同时,运行速度提高了3倍。作为该算法的扩展,一方面将原算法中单目标分割推广到多目标分割,另一方面将单帧图像的分割推广到序列图像的分割,实现了复杂背景下多目标的图像分割和图像序列的批处理分割。并进行了分割结果的后处理,提取出目标的单像素宽度的光滑边缘。用人造图像和实际的医学图像和图像序列所做的测试实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分割结果。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高勋章; 黎 湘; 庄钊文
基于四阶混合累积量的雷达目标二维超分辨成像
2005 Vol. 27 (10): 1555-1559 [摘要] ( 1909 ) [PDF 244KB] ( 902 )   
DOI
:

针对高斯色噪声条件下雷达目标二维成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四阶混合累积量的二维ESPRIT超分辨成像方法。利用四阶混合累积量对高斯色噪声的自动抑制,降低了噪声对成像质量的影响。通过保持目标特征矩阵结构不变,解决了现有方法在长采样数据条件下计算量过大的问题。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的成像效果和散射点位置估计精度优于传统方法。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郑明洁; 杨汝良
双通道沿迹干涉SAR地面动目标检测
2005 Vol. 27 (10): 1560-1563 [摘要] ( 1737 ) [PDF 305KB] ( 939 )   
DOI
:

该文深入研究了双通道沿迹干涉(Along-Track Interferometry, ATI )SAR的机理,给出了运用该机理在静止目标去线性调频后的频域内进行动目标检测的方法。文中详细描述了该方法的检测过程,分析了杂波、噪声以及目标速度对检测性能的影响, 最后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结果。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 与同常规方法相比,该方法对可检测运动目标信杂比的要求降低,对于淹没在主瓣杂波谱内的动目标以及在主瓣杂波谱外的动目标能够同时检测;同时,在频域检测计算量下降。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孙 娜; 周荫清; 李景文
基于DPCA技术的星载SAR/GMTI处理方法
2005 Vol. 27 (10): 1564-1568 [摘要] ( 2044 ) [PDF 243KB] ( 1063 )   
DOI
: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轨道运动以及地球自转、地球曲率等因素使星载SAR/GMTI处理方法与机载不同。该文首先分析了星载SAR三孔径天线信号特性,然后给出并详细分析了基于偏置相位中心天线(DPCA)的机载SAR/GMTI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基于DPCA技术的星载SAR动目标检测、测速及目标定位的实现方法。最后,星载SAR/GMTI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李世强; 杨汝良
单相位中心多波束合成孔径雷达的方位模糊分析
2005 Vol. 27 (10): 1569-1572 [摘要] ( 1985 ) [PDF 293KB] ( 1084 )   
DOI
: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设计中的一个基本限制是测绘带宽和方位分辨率之间的矛盾,采用单相位中心多波束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从而成为实现高分辨率宽测绘带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一种技术途径。该文在简要介绍单相位中心多波束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单相位中心多波束合成孔径雷达方位模糊的来源,提出了单相位中心多波束合成孔径雷达的方位模糊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单相位中心多波束合成孔径雷达方位模糊的仿真计算实例。该文分析结果对单相位中心多波束合成孔径雷达的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曲长文;黄 勇; 苏 峰; 何 友
基于坐标变换与随机Hough变换的抛物线运动目标检测算法
2005 Vol. 27 (10): 1573-1575 [摘要] ( 2099 ) [PDF 212KB] ( 1437 )   
DOI
:

该文提出了一种在雷达坐标平面中检测匀加速机动目标抛物线轨迹的新算法。该算法将抛物线方程的坐标变换与随机Hough变换三点检测法结合起来检测任意方向的抛物线轨迹,并利用所检测到的点迹的速度信息来消除虚假目标。Monte Carlo仿真表明,在密集杂波条件下,高检测概率会带来高的虚警概率;而在稀疏杂波条件下,检测效果比较好。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周安石; 洪 峻; 齐海宁
一种利用干涉敏感度方程的Pol-InSAR定标改进算法
2005 Vol. 27 (10): 1576-1579 [摘要] ( 1885 ) [PDF 269KB] ( 842 )   
DOI
:

目前国际上对极化SAR干涉定标技术的研究还处在理论和试验的阶段。所提出的算法存在诸多的局限性。本论文在分析极化SAR干涉系统误差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干涉敏感度方程的Pol-InSAR定标改进算法。该算法利用敏感度方程进行迭代参数估计,不仅提高了基线估计值的精度,而且克服了Kim等人(2000)提出的理论算法中的平地模型假设,扩大了Pol-InSAR定标算法的应用范围。最后通过模拟森林地区Pol-InSAR数据,仿真试验分析比较了改进算法与传统算法定标试验的结果,改进算法有很大的优势。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陶海红;廖桂生;汪莉君
多杂波背景下用于低速弱目标检测的滤波器优化设计
2005 Vol. 27 (10): 1580-1584 [摘要] ( 1927 ) [PDF 324KB] ( 904 )   
DOI
:

该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多杂波背景下的低速弱目标检测的脉间参差滤波器优化设计,该算法采用脉间滑动脉冲的方式进行参差MTI滤波器设计,并利用与梯度结合的遗传算法搜索最优的脉冲重复周期排布组合,使滤波器第一零点尽可能浅,可在有效抑制杂波和同频干扰的同时避免陷入其中的弱目标丢失,同时该滤波器可形成多个凹口以滤去多种杂波,并将盲速推到三倍音速以外。采用梯度遗传算法对脉冲重复周期进行搜索,由于该算法所需初始种群规模小,与标准遗传算法相比复杂度大大降低。仿真结果和性能分析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张昌菊; 唐斌
一种双正弦信号的快速频率测量方法
2005 Vol. 27 (10): 1585-1587 [摘要] ( 2565 ) [PDF 182KB] ( 1062 )   
DOI
:

信号频率测量在雷达信号处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基于DFT和自相关理论,该文提出了一种双正弦信号频率的快速估计方法。该方法先用DFT估计其中一个频率及其幅度,以此频率对信号解调并对消该频率成分,最后利用自相关理论估计信号的频差。计算机模拟证实了方法具有精度高、测频速率快的特点。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黄 睿; 何明一
基于分类别PCA散度的高光谱图像分类波段选择
2005 Vol. 27 (10): 1588-1592 [摘要] ( 2194 ) [PDF 315KB] ( 1396 )   
DOI
:

波段选择是去除高光谱图象段间冗余,实现降维的有效方法。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分类别主成分分析(PCA)散度的波段选择方法。即首先对训练集各类样本分别进行PCA变换去相关并计算散度,接着分析相应PCA变换系数获得对各类样本分类都重要的原始波段,在综合考虑波段的相关度,散度和子集规模的基础上获得最终选择波段。复杂度分析表明该方法较局部寻优的前向搜索计算量大为降低,提高了效率,并用高光谱遥感图象的分类实验进行了验证。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吴晓丽; 葛建华; 王 勇
非二进制Turbo级联码的性能分析
2005 Vol. 27 (10): 1593-1596 [摘要] ( 1914 ) [PDF 236KB] ( 1000 )   
DOI
:

该文在分析了非二进制Turbo码的译码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非二进制Turbo码和具有良好纠突发错误的RS码级联的非二进制Turbo级联码系统模型。该系统采用缩短的RS码(204, 188)作为外码,非二进制Turbo码作为内码的串行级联方式,内码和外码之间用深度为12的交织器隔开,译码时, 非二进制Turbo码分别采用Symbol-by-Symbol Log-MAP和SOVA算法。仿真结果显示,与二进制Turbo级联码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误码率低,延时时间短,频带利用率高等优点。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朱士信; 杨善林; 童宏玺
Z4上线性循环码的深度谱
2005 Vol. 27 (10): 1597-1599 [摘要] ( 1935 ) [PDF 168KB] ( 1072 )   
DOI
:

Etzion定义并研究了域Fq上线性码的深度谱,该文研究了环Z4上线性码与线性循环码的深度谱,证明了4k12k2型线性码的深度谱至少含有k1+k2个非零值,并给出了一类4k型线性循环码的深度谱为{n,n-1,… ,n-k+1} 。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张天骐;林孝康
窄带干扰环境下直扩信号伪码的盲估计方法研究
2005 Vol. 27 (10): 1600-1604 [摘要] ( 1858 ) [PDF 297KB] ( 884 )   
DOI
:

为了解决窄带干扰条件下低信噪比直扩信号扩频码的盲估计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直扩信号的相关矩阵累加平均结合矩阵特征分解的方法。该方法首先按照已获知的直扩信号扩频码周期、码速率等二次统计特性参数对接收信号进行取样处理以获得一个观察向量集,接着用所提出的方法对该集合进行处理,其结果可以估计出信号所夹杂的窄带干扰(以多音干扰为例)特征波形,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估计出信号的扩频码序列。利用前者,可以进一步消除信号所夹杂的窄带干扰,而利用后者则可以对接收信号实行盲解扩处理。理论分析和数值结果都表明了该方法非常有效,并能工作在较低的输入信噪比和很低的信号干扰比环境下。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王 伶; 焦李成; 陶海红; 刘 芳
异步DS-CDMA系统中相对时延对多用户检测的性能影响: 分析与评估
2005 Vol. 27 (10): 1605-1612 [摘要] ( 2051 ) [PDF 462KB] ( 896 )   
DOI
:

多用户检测技术是DS-CDMA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反向链路的基站接收机一端,接收信号是各用户异步发射信号经传输信道后的叠加,许多多用户检测器的输入是对系统中各用户用特征波形匹配滤波后以符号速率采样的信号。然而,异步用户间不同的相对时延将引起不等的部分互相关系数,从而也导致不一样的多用户检测性能。该文分析了平均部分互相关系数的解析表达式并给出了计算方法,采用进化算法求解最大以及最小部分互相关系数存在的相对时延条件,提出了异步系统中多用户检测在平均、最大以及最小部分互相关系数条件下的性能分析与评估方法,对分析和比较多用户检测接收机整体性能具有很大意义。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傅洪亮; 酆广增
一种基于天线阵列的预处理盲多用户检测算法
2005 Vol. 27 (10): 1613-1615 [摘要] ( 1892 ) [PDF 217KB] ( 823 )   
DOI
: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天线阵列的预处理判决反馈最小二乘恒模盲多用户检测算法,称为P-DFB-LSCMA算法。它是对天线阵列接收信号经预处理,采用判决反馈最小二乘恒模算法进行多用户检测。仿真结果表明,P-DFB-LSCMA算法比仅采用判决反馈最小二乘恒模算法(DFB-LSCMA)和传统的LSCMA算法性能要好,特别在低信噪比下性能仍优于后二者。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王中鹏; 吴伟陵
低复杂度的分组检测空时接收机
2005 Vol. 27 (10): 1616-1619 [摘要] ( 1720 ) [PDF 240KB] ( 1039 )   
DOI
:

V-BLAST接收机是提高无线通信系统传输数率的有效技术,但由于该算法存在大量的求伪逆、迫零和排序,算法的复杂度高,限制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线性迫零(ZF)接收机和最小均方误差(MMSE)接收机复杂度低,但性能差。该文提出了一种分组检测空时接收机,组内采用串行干扰抵消接收,与V-BLAST接收机相比,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MMSE准则下的分组检测空时接收机的性能明显好于基于迫零准则的 V-BLAST接收机。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吕淑娟; 卫 国; 朱近康; 杜 政
一种新的快衰落信道下的差分Unitary时空编码调制方法
2005 Vol. 27 (10): 1620-1624 [摘要] ( 1710 ) [PDF 286KB] ( 636 )   
DOI
:

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循环对角群码的差分Unitary 时空编码调制方法,这种新方法通过改变发送符号的顺序来降低快衰落信道时变对解码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在快衰落信道下的性能。这种性能的提高是以处理时延和额外能量开销的增加为代价的,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在这两者之间寻求平衡,处理时延越大,额外的能量开销就越小,反之亦然。 与传统的差分Unitary时空编码调制方法比较,理论分析和matlab做的Monte Carlo仿真结果表明,在快衰落信道下,提出的差分Unitary时空编码调制方法可获得明显的性能增益,能够显著降低系统的成对差错概率和误比特率。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周 恩; 陈茅茅; 王文博
一种适用于多径衰落信道的OFDM系统同步算法
2005 Vol. 27 (10): 1625-1629 [摘要] ( 1828 ) [PDF 293KB] ( 1189 )   
DOI
:

该文针对多径衰落信道的具体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无线衰落信道环境下的OFDM符号同步方法。此种方法利用前一帧估计的信道最大时延来调整相关窗长度,在最大程度上避开了多径的影响;并利用本帧信道估计得到的多径信息进一步完成符号精细同步。仿真证明,该方法比传统的方法有较大的性能改善,比较适合多径衰落信道环境下的符号定时同步。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孟德香;吴湛击;梁红玉;吴伟陵
基于时变衰落信道分解的OFDM信号接收技术
2005 Vol. 27 (10): 1630-1634 [摘要] ( 1829 ) [PDF 384KB] ( 821 )   
DOI
:

OFDM信号在时变衰落信道中传输时存在载波间干扰(ICI),降低了系统的性能。基于衰落信道的多普勒分解,OFDM信号在时变衰落信道中的传输可以等效成信息数据直接通过无衰落的离散白噪声滤波器模型信道传输,改进的Viterbi算法可用于接收这类信号。该接收技术可以有效去除传统的OFDM系统中的载波间干扰,消除误码的地板效应,提高了系统性能。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马育锋; 胡修林;张蕴玉
基于模糊逻辑的呼叫允许控制研究
2005 Vol. 27 (10): 1635-1638 [摘要] ( 1616 ) [PDF 227KB] ( 808 )   
DOI
:

无线频谱资源的缺乏以及用户的移动性使无线网络的服务质量的供给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为了满足服务质量的需要,该文提出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一种模糊呼叫允许控制方案。它自动搜寻基站中保护信道数量的最优值,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并保证服务质量的供给。对提出的模糊方案和一种动态信道预留方案进行了仿真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方案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方案的呼叫阻止率、切换掉线率和信道利用率等性能参数都优于自适应方案。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赵生妹;李 飞; 郑宝玉
量子密钥分配协议在概率克隆/重发攻击下的安全性
2005 Vol. 27 (10): 1639-1642 [摘要] ( 2028 ) [PDF 212KB] ( 1319 )   
DOI
:

该文基于概率克隆理论提出了一种量子密钥分配协议的攻击策略,密钥攻击者通过概率克隆机将发送端发送的量子态进行概率克隆,并根据自已的结果重新产生一个新的量子态发送给接收端。理论计算证明了量子密钥分配协议在这种攻击策略下仍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在经典计算机上设计并仿真量子密钥分配过程,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闫 涛; 杜兴民; 茹 乐
基于不同外信息处理方式的Turbo迭代译码研究
2005 Vol. 27 (10): 1643-1646 [摘要] ( 2070 ) [PDF 275KB] ( 1242 )   
DOI
:

针对离散无记忆高斯信道,该文深入剖析了不同外信息使用方式下的两种对数域的Turbo码迭代译码算法,并借助蒙特卡罗仿真,在相同的约束条件下对两种算法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经过分析指出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成员译码器对外信息使用权重的处理不同。最后对其进行了统一的描述,并定量研究了迭代译码对外信息的依赖性。结果发现成员译码器对外信息的最佳依赖程度不受信噪比与迭代次数的影响。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严春林;李少谦; 唐友喜; 罗 霄; 房家奕
一种利用重复序列的OFDM频率同步新方法
2005 Vol. 27 (10): 1647-1650 [摘要] ( 2060 ) [PDF 198KB] ( 832 )   
DOI
:

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重复序列构成的训练序列进行OFDM频率同步的新方法。它通过作两次频率同步,先是相隔较近的数据作相关,得出频率偏移值,纠正此频率偏移后,再间隔较远的数据作相关,得出较精确的频率偏移值。新方法有估计范围大和精度高的双重优点。AWGN和Rayleigh信道下的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孙雁飞;张顺颐; 饶 翔; 石 进
基于模糊免疫PID的多媒体流自调整算法研究
2005 Vol. 27 (10): 1651-1656 [摘要] ( 1764 ) [PDF 404KB] ( 824 )   
DOI
: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免疫PID的多媒体流自调整算法(MFIPID),实现对多媒体流的在线自调节和多媒体流资源有效管理。分析多媒体流自适应节模型,实现IP网络可用带宽的预估计,采用全论域范围内带有自调整因子的模糊规则自调整方法进行免疫抑制量的模糊非线性逼近,并与免疫反馈机理相结合,多媒体流传输过程中自适应整定PID参数以改进传统PID算法。仿真验证了MFIPID算法的有效性。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沈 军; 董永强
基于IntServ/RSVP的CORBA A/V Stream QoS实现策略研究
2005 Vol. 27 (10): 1657-1661 [摘要] ( 1716 ) [PDF 266KB] ( 1070 )   
DOI
:

首先简要介绍基于资源预留的集成服务模型(IntServ/RSVP)、以及CORBA A/V Stream规范中的QoS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个集成QoS模型,论述CORBA A/V Stream QoS与IntServ/RSVP之间的映射模型及绑定策略。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徐利军; 袁乃昌
高阶ADI-FDTD算法的数值色散分析
2005 Vol. 27 (10): 1662-1665 [摘要] ( 1985 ) [PDF 215KB] ( 1256 )   
DOI
:

该文给出高阶交替方向隐时域优先差分(ADI-FDTD)算法,即在ADI-FDTD迭代公式的基础上对时间的差分仍然采用二阶中心差分格式,而对空间的差分则采用四阶中心差分格式,并解析地证明了所给出的高阶ADI-FDTD算法仍然满足无条件稳定方程,同时对增长因子相位的分析,得到数值色散关系,最后对其数值色散误差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与普通ADI-FDTD相比,其色散误差较小。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郭立新; 任玉超; 吴振森
动态分形粗糙海面散射的遮蔽效应和多普勒谱研究
2005 Vol. 27 (10): 1666-1670 [摘要] ( 2298 ) [PDF 254KB] ( 1120 )   
DOI
:

利用粗糙面电磁散射中的基尔霍夫近似,结合粗糙面遮蔽函数和分形粗糙海面特征函数的计算,导出了考虑遮蔽效应情况下导体分形粗糙海面散射截面的近似公式。研究了海面不同均方根斜率对遮蔽效应的影响。比较了毫米波入射时高斯粗糙面和分形粗糙海面的散射截面分布情况。分析了不同分维下分形海面双站散射截面的角分布情况。详细讨论了不同入射角和不同分维及遮蔽效应对分形海面散射回波多普勒谱的影响。

综述评论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邵立松; 窦文华
自相似网络通信量模型研究综述
2005 Vol. 27 (10): 1671-1676 [摘要] ( 2262 ) [PDF 275KB] ( 1565 )   
DOI
: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网络通信量不是Markov过程,而是在任意时间尺度上都具有突发特性,即自相似特性。描述网络通信量的数学模型主要有自相似和长相关结构。网络的某些参数服从重尾分布,从而导致网络通信量时间尺度上的突发特性。该文分析了传统网络通信量模型和性能分析的弊端,描述了新型网络通信量模型应该具有的基本特征。本文重点研究了网络自相似通信量相关的ON/OFF模型、用户访问概率模型和网络流量闭环模型,讨论了相关的研究方向,并总结了在研究网络通信量模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原则和问题。

研究简报
选择合并摘要  |    引用本文 
王 禹; 袁乃昌
色散媒质中ADI-FDTD的PML
2005 Vol. 27 (10): 1677-1680 [摘要] ( 2326 ) [PDF 202KB] ( 976 )   
DOI
:

基于交替方向隐式(ADI)技术的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是一种非条件稳定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的时间步长不受Courant稳定条件限制,而是由数值色散误差决定。与传统的FDTD相比, ADI-FDTD增大了时间步长, 从而缩短了总的计算时间。该文采用递归卷积(RC)方法导出了二维情况下色散媒质中ADI-FDTD的完全匹配层(PML)公式。应用推导公式计算了色散土壤中目标的散射,并与色散媒质中FDTD结果对比,在大量减少计算时间的情况下,两者结果符合较好。

电子与信息学报
1979年创刊 月刊
EI数据库收录期刊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
主      编:吴一戎
ISSN:1009-5896
CN:11-4494/TN


作者服务中心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常见问题
论文模板
参考文献格式及索引
保密审查单及知识产权证明信
版权转让协议
中图分类号查询
MSN:jeit@live.cn
友情链接

更多>>  
     京ICP备20021838号-8

版权所有 © 2010 《电子与信息学报》编辑部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北京市2702信箱,邮编:100190 
电话:+86-10-58887066 传真:+86-10- 58887539,Email: jeit@mail.ie.ac.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